中医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要出走”讲座
发布时间: 2015-04-24 浏览次数: 82

   4月14日晚,由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医文化系列讲座第四十讲在大学生活动中心107教室举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道广教授应邀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要出走》的专题讲座。

   刘道广教授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德国莱布尼茨大学交流科学家,曾兼任台湾“汉声”杂志主编、台湾大叶大学视传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现兼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媒体艺术与设计系主任。先后出版《中国艺术思想史纲》、《中西艺术文化背景比较》、《中国佛教全书·雕塑史》、《图证“考工记”》等专著9部,发表论文近百篇。

刘道广教授首先通过梳理《论语·公冶长》、《史记·老子列传》、《史记·孔子世家》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论证了孔子和老子都曾因对社会现实不满,有过“出走”的想法:尽管前者未曾出走成功,后者已然“出关”。进而刘教授研究了孔子和老子生活的历史背景,试图找出二人出走的原因。在先秦时期以血统宗法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已然形成了以人为的宗法伦理道德为言行标准,把一切行为纳入为伦理道德服务的思想框架。由于时人以“对”“错”(或云非此即彼)为判断标准,使得思想方法日趋绝对化。尽管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智者关于“道”的政治理念并不相同,但面对残酷现实,二人不可避免的都绝望于理想社会不能实现。刘教授指出以宗法为基础的思想方法,就是古代中国“先王之道”、“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思想根源,也是古代社会从经验型技艺发展到科学层面的制约因素。刘教授随即比较了中西方自中世纪(明清)发展到现代工业国家的基本过程。以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为例,刘教授论证了创新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并肯定了归纳逻辑对于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意义。最后,刘教授以美国提炼植物药材的方法为例,启发同学们思考中外思想方法的差异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刘教授的演讲对中国古代思想方法在现代世界的适应性提出了质疑,也为当下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思想方法方面的参考。

刘道广教授旁征博引、机智幽默的演讲,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师生们仍围绕不去,与刘教授进行深入地交流与探讨。此次讲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对中国古代思想方法的认识,而且开拓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使大家受益匪浅。

              【撰稿:孔卓瑶   审核:张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