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在B11-417召开了关于党史教育如何融入《中医文化学》课程的教学交流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王小丁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研讨会,《中医文化学》课程教师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代表参与。

王小丁副书记指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发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要在《中医文化学》这门塑造中医学子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文化自信的关键课程中更好地融入党建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中医文化学》打造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金课”。 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聚焦党史和中医药发展史的专题研究,教学内容要“实”起来
组织专题备课,在把准、优化课程内容上下功夫。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并把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发展的思想认识、政策方针、历史特点、经验教训、未来战略等,彰显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中医药从濒临消亡到发展复兴的转变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在党的领导下中医药才能更好地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画好中医文化学与党史教育的同心圆,教学形式要“活”起来
课堂教学中,诚邀学校思政教师走进中医文化学的课堂,或中医文化学教师走进思政课课堂,通过双方的互动交流,内部循环,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将思政元素结合中医文化,进行深度剖析与专题内容分享;结合专业教育,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形式,从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来讲好中医药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坚持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的相统一,教学效果要“强”起来
在教学中既要用科学理论培根铸魂,也要重视以文化人的实践性,把中医文化的小课堂同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人物着手,对医生护士、师长学友中的优秀党员进行访谈,在新时代的杏林春暖中探寻初心。
参加研讨会的其他教师也纷纷表述了他们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医文化学》课程的建议和想法。
张洪雷:党史融入《中医文化学》课程教学,可以结合毛泽东的中医思想(如“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必须团结中医,发挥中医的作用”等);邓小平关于中医工作的批示:(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重申了党的中医药政策,对办好中医院校、培养中医药人才、办好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研究机构建设、组织西医学习中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措施。邓小平批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等,进行讲解。
王曼:在高校深入持久地推动党史教育,是实现党的领导,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思想保证。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具有价值的正当性和可实践性。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都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支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想。在《中医文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机融入党史教育。一,中国共产党重视我国传统医药发展的思想、重要论述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中医药发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再次有人提出“废止中医”案,毛泽东坚定地表示,中医药是一大宝库,对卫生部作指示,要中西医共同发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事业的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不仅从思想、宏观政策上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事业,还从促进人民健康事业出发,直接领导推动一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组织全国性的科研攻关,防治、攻克血吸虫病、痢疾、脊髓灰质炎、天花等传染病,都强调充分利用中医药,中西医协同攻关,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保护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素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中,以增强学生坚定党的领导、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的信念。
孙元:中国共产党是中医药事业的挽救者、传承者和创新者,在中医文化课程中必须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一方面,不仅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要讲明白在党的领导下,社会风气、技术革新等方面发生巨变对中医文化的深刻影响。以课程思政建设增强中医文化课程与党史教育的契合性,提升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说服力。
石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教育系统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应有之义。作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中医文化学》课程更应积极探寻将党史教育融入课程内容的方式方法,使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对党史等思政内容“日用而不觉”。具体而言,在课堂上要旁征博引,帮助学生梳理党史与近代中医药史、中医文化之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联系;在课堂外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等方式切实感受中医药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善用大思政课的全方位教学模式,真正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张晓宁:针对党史教育如何融入中医文化学的问题上,可以深入挖掘中共几代领导人在中医药的认识和定位上发生的转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医药不仅作为物美价廉的商品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共产党汲取中医文化的精华,运用中医思维治党治国。在共产党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下,中医院校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结果,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传承中医文化的优秀人才。在中医如何现代化的探索道路上,共产党牢牢把握中医文化基因,不仅通过新闻媒体向老百姓普及中医文化相关知识,树立中医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并且提出中医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战略,让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撰稿、审核:王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