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2-05-06 浏览次数: 275

5月6日下午,我院组织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我院党总支书记刘晓、院长张宗明、副院长张艳萍、各教研室主任代表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张艳萍副院长主持。

座谈会现场

会上,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王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周中明、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张洪雷、文化艺术教研室主任沈歆;马原教研室教师代表徐丹、道德与法律教研室教师代表王皓、医学人文教研室教师代表马晶;青年教师代表罗馨、徐璐、孙会等分别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各自课程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思政金课、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相融合等方面守正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发挥出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应有作用,打造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做了交流发言。

王曼(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航向,为思政课教学制定了指导方针。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途径与方法、进一步开展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

周中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只有真心信服自己所讲的理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才能用心讲好思政课,才能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张洪雷(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主任):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首先要不忘“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初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其次,坚持“两个相结合”,不断推进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我校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展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另一方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融入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实践,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沈歆(文化艺术教研室主任):文化艺术教研室教师在公共艺术课教学中始终坚持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美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重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的融合,领先在全国医药院校中开设中国传统音乐、戏曲鉴赏、诗词鉴赏、书法鉴赏等课程。习总书记人大考察提到高校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我们要以此为目标,在思想、德行、专业素养等方面不断积极进取,努力成为称职的“经师”和“人师”。

徐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教师代表):从自身发力,勇做经师和人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需要绵绵用力把道理讲深,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一方面从大师名师的讲座中汲取精神养分,另一方面,深耕文本,对重点文本要细读、研读,经典语句要了然于心;第二是要久久为功将道理讲透,对问题的剖析不能浮于表面,要从学理层面将问题讲透;第三是止于至善将道理讲活,要善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不断用新的案例将道理讲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活。总之,要做大先生,做好“经师”,成为“人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王皓(道德与法律教研室教师代表):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回顾近年五四,习近平主席总是和青年人一起度过,2014年五四,习近平寄语青年人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018年五四,习近平勉励青年“爱国励志求真力行”;2019年五四百年,习近平对青年人提出六点要求;而今年的五四人大讲话精神,是对过去内容的强调,同时也有了新的意味。在根本问题上,强调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主体上,不仅对青年有期望,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也有期望;在学科上,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尤其是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情怀上,中国特色的学术还应关照世界、关注时代,回答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民族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吾辈更当砥砺前行!

马晶(医学人文教研室教师代表):医学人文教研室承担我校大部分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更好培育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缜密的临床伦理思辨能力、优良的医患沟通技能,教研室群策群力,一方面在课程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视频录制,现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大学慕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另一方面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校院融合,有12位资深的临床医生走进《医患沟通学》课堂讲解各科的医患沟通,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大先生”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直努力前行。

孙会(青年教师代表):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用青春之火点燃学生心中希望和梦想的火种,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其次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用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思政课入脑入心,学以致用;第三要坚守阵地发挥价值。我们要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罗馨(青年教师代表):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人民大学,充分体现他对青年学子的关怀和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这支队伍高度重视,我们也正迎来大有作为的黄金时代。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的那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对于思政课老师来说,我们更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日的我们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徐璐(青年教师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考察调研了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而且考察的第一站是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马克思用毕生来追求人的解放问题,作为中医药大学的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引导和加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世界视野,使他们在未来能够自觉地、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讲好中医药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在自由发言交流环节,葛婷婷老师表示思政课是言、思、行三者的统一,总书记说,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就是要讲真理,以理服人,要用案例阐述真理,要不断更新理论;说到行,我们教师要用行动作出表率,用模范的行为去带领学生。刘芳老师表示,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国特色,思政课也应该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比如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抗疫心得;同时把思政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更有利于他们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到内心。陈紫竹老师表示,总书记高度肯定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我将把自己的中国近现代史科研工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探索思政案例教学改革试验。

张艳萍副院长发言

张艳萍副院长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本次讲话是继“3.18重要讲话”之后再一次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既深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我们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既要阐释好党和政府在现阶段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增强思政课课程内容的现实感和社会温度,同时把中医药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医药高校特色的思政教学模式,发挥出思政课在中医药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应有作用,引导大学生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宗明院长发言

    张宗明院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就是要求我们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构建具有具有我院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一是要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二是加强艺术精品课程建设,推进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三是提升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水平,彰显中医药文化学科对学校“双高”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四是加强人文医学交叉学科建设,发挥其连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桥梁纽带作用,五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整合校内学科资源,冲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刘晓书纪总结发言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晓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做总结讲话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讲好思政课须把握三点要求:一是要抓住一个本质。思政课本质就是讲道理。讲道理要讲到人的心坎里。把道理讲好,应做到“三真”:真学,真懂,真用。二是要善用“大思政课”、争当思政“大先生”。作为思政课教师,既要给学生讲道理,也要做学生的贴心人,打造包含第一课堂、实境课堂、网络课堂、活动课堂在内的大思政课的新型课堂,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三是要抓住三个关键: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还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上都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生动鲜活、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努力把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有道理的东西讲得有感情,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撰稿:谈文琼   审核:张艳萍】